這篇文章紀錄的是我在 2019 年 4~6 月間應徵遊戲業實習生的心得,希望能為有相同志向的人帶來一些幫助!
先講重點,我應徵的都是「遊戲工程師」職位,最終結果為:
- Fourdesire ⇒ 面試落榜
- Akatsuki 曉數碼 ⇒ 錄取 (我最終的選擇)
- IGG G星計畫 ⇒ 放棄面試
自介
先簡單自我介紹一下:我是資工系四年級的學生,由於大二那年才決定從經濟系轉到資工系,我的課業安排一直以來都有些緊湊,總是很難在課業與開發遊戲之間取得平衡,這讓我對自己的實力感到有些不安…因此,經過與家人討論後,我決定延畢 1 學期,用這個大約半年的時間去實習、自學、甚至參加比賽和展覽。
這是我拿來投履歷的作品集影片:
目的
我認為投遞實習履歷前,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很重要的,這代表著你預期能獲得什麼、預期會失去什麼。如果你找實習的目的跟我不同,那接下來的心得也未必適合你。
如同上面的自介所說,我希望在這次的實習中培養能力、接觸自己不曾接觸的事物,所以我沒有特別去比較薪資(顧慮薪資的話應該就不投遊戲業了 XD ) ,而且我的學校也沒有「實習學分」這種東西,是我自願想參與的,所以也沒有涼度甜度(?)的考量。
具體來說,我希望獲得的收穫有——
- 業界的開發技巧、規範: Coding Style、程式架構、常用的工具和API…
- 軟體專案管理的運作:敏捷式開發、Scrum、開發時程的拿捏、各工程師之間的協作…
我認為這些事物是我所欠缺的,我平常幾乎是自己一個人在開發,要 Run 敏捷式開發、要做版本控管也都是跟自己在溝通而已XDD所以這會是我在實習中很期待的東西。
Fourdesire 工程實習生
應徵流程: 書面審核 → 現場筆試 → 現場面試 → 通知結果
我從高中三年級的時候就有接觸過他們的產品《Walkr》,升上大學後也接觸了《記帳城市》,所以一直以來都對這家公司蠻有好感的!我在升大三那年就抱著必死的心情投了履歷,毫不意外的在書面審核就被婉拒了。
Fourdesire 的實習職缺包括設計、藝術、社群、工程,據我了解每個職位都不超過 2 人,卻都會收到上百份的應徵履歷,競爭超級激烈!!!
今年抱著不安的心情捲土重來,我在還沒投之前就認定了:這家的被錄取機會一定超渺茫…
筆試:
筆試是只有工程實習生有的環節,考試科目為幾何、離散數學、邏輯。
為了尊重他們出題的辛勞,我就不洩題了!但基本上都是計算機圖學會需要的知識:轉換矩陣、法向量、向量外積內積等等。邏輯題則是我認為在學校比較難訓練到的部分,但網路上有許多題目可以練習,像是最經典的:愛因斯坦邏輯題 – 誰養魚?
他們希望從邏輯題得知應試者理解問題、分析問題的方式,所以沒有求出最終答案也無所謂,在答案卷上表達出自己思考的過程也是很重要的。
面試:
筆試的隔天就會發E-mail通知是否有進到最終面試,我原本以為沒希望了,但居然通過了!
在信件裡也提到了面試的進行方式:7分鐘簡報、3分鐘Q&A。雖然已經有其他應徵過 Fourdesire 實習生的前輩寫文章談過這件事了,但我也同樣覺得……10 分鐘未免太短了吧QQ。我可以理解應徵實習生不用像應徵正職員工的流程這麼繁瑣,但我認為 10 分鐘的面試能了解到的資訊真的非常有限。況且,簡報要求我們做的內容也只是應徵動機、分析自己的人格特質、未來規劃等較為籠統的題目,難免令人困惑他們的審視標準到底是什麼。回到我應徵的職位 — 工程實習生 來說好了,在整個筆試、面試的過程中,我完全沒有遇到和寫程式、遊戲開發有關的題目,然後就這樣結束了,收到一封婉拒信XD
由於面試時間真的太短了,我也無從判斷他們看好我什麼、對我哪些地方不滿意,總之很可惜這次的應徵只能斷在這裡了。但至少比 2 年前多闖了兩關 (?)
曉數碼 遊戲程式設計實習生
應徵流程: 書面審核 → 現場面試 → 通知結果
我在大二、大三的時候就有參加過幾次曉數碼舉辦的活動,包括企劃講座、工程師講座、黑客松。再加上我有朋友在這擔任過實習生,因此曉數碼是我本來就決定要應徵的公司。
書面審核基本上我都交一樣的東西,所以就不特別談了 XD 這個階段也順利地通過了。
曉數碼的辦公室位於台北小巨蛋捷運站附近,我在面試當天一大早就從新竹搭客運北上,差點因為上班時段塞車而遲到…
曉數碼的面試主要分成兩個環節:
- 和 HR 面試,主要在談人格特質、學習態度、團隊溝通能力
- 和 工程師面試,談對 Unity 各項功能的理解、軟體開發經驗、資料結構演算法
我 10:30 的時候踏進曉數碼辦公室,走出來的時候居然已經 12:00 了!!!
整個面試過程都很愉快,就像是交新朋友一樣,他們想了解我的程度、而我想了解公司的生態,這樣的有來有往讓對談氣氛很自在、不會感到嚴肅。現在回想起來,我到最後甚至有點聊開了,不知道坐姿有沒有很醜 (?
長時間的互動換得的是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,我在面試結束後就覺得應該蠻有機會被錄取的,可以從面談的過程中看出他們對我的肯定和期待,就像是我對進入曉數碼的生活抱有期待一樣。
一個禮拜後的某天,我的手機在晚上 6 點左右的時候響了,我原本沒有很想接,因為通常會打來的不是車貸就是房貸…不過我還是接了,電話的另一頭是曉數碼的 HR !除了通知我錄取的消息外,也交代了一些報到的資訊,我也馬上表達了我很樂意加入的意願,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。
在這個時間點,雖然 Fourdesire 已經確定沒錄取了,但其實我還有另外一個應徵流程還在進行,因為決定要去曉數碼而被我主動放棄了…
IGG G星計畫
這個實習計畫的性質比較特殊,我想了很久才決定該怎麼描述它… IGG是一間跨國企業,最有名的產品是《王國紀元》,我會注意到這個計畫是因為朋友的推薦,它預計招募總共 100 名的企劃、程式、美術到位於中國福州的分公司,進行為期 1 個月的培訓與遊戲開發競賽。
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就覺得:哇塞 太猛了吧!!!
應徵流程: 書面審核 → 線上筆試 → 線上面試(跟HR) → 線上面試(跟工程師) → 最終結果
這個流程可一點都不輕鬆呢…線上筆試的題目難到爆炸,我原本覺得我在這裡就要死了QQ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查查看,內容涵括資料結構、作業系統、電腦網路概論、演算法、邏輯題、遊戲開發技術……但是大部分都是選擇題,我懷疑是不是我的猜運不錯(?)
筆試通過後過了大約 1 週,IGG的 HR 就來聯絡我,和我約了時間進行線上面試。談論的內容其實和曉數碼 HR 跟我聊的問題差不多,我想這部分各家公司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的。我原本以為整個招募流程到這裡就結束了,但在結束通話前,HR小姐告知我還有下一次的工程師線上面試!!!!不過因為曉數碼已經宣告錄取的關係,我後來也主動告知 HR 我要退出這次的招募流程。
我在各家公司的應徵結果都尚未明朗前,其實最想去的是這個 G 星計畫。
生命中有多少機會和一群年齡相仿、興趣相近的學生聚在一起受訓、比賽競爭呢?由於學校和科系的關係,我在學校真的比較少認識同樣對遊戲開發有興趣的朋友,更何況會參與 G 星計畫的主要是來自中國各地的好手,這一點又更加地吸引我。
然而,最終促使我放棄的也正是這個計畫的性質。相較於前面兩份實習機會在暑假結束後都還有機會繼續簽約,這個 G 星只有 1 個月,與其說是「實習工作」,更像是「暑期營隊」。當然,參加營隊也可以是一件很熱血、很有收穫的事情,但這和我最初找實習的目的就有些違背了。我最大的收穫可能是結交了許多新朋友,但相對損失的就是依然對遊戲業界的理解寥寥無幾。如果我在參加完 G 星計畫、回到台灣後,下半年都沒有機會再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實習、自己對學習、精進的動力也因此變得渙散,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。
雖然這樣說自己好像很廢,但我相信缺乏目標會導致動力散逸,而實習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維持開發習慣、維持學習動力的支柱,比起 1 個月的繽紛燦爛,現階段的我或許更需要的是長期的逐步蛻變。
因此,我最終主動放棄了這個 G 星計畫,雖然難免有些遺憾,但我認為這個選擇對我來說是正確的。
結語
因為期末考的關係,這篇心得文拖了好一陣子才寫完…暑假又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活動可以寫了,再不還債的話只會越積越多XD
以上就是我這次應徵遊戲業實習的心得,如果日後在實習的過程、結束後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,或許還可以再寫一篇來和大家分享!我寫文章本來就很容易不小心就字數破表,這次看來似乎還算蠻節制的嘛(?) 如果各位看完有什麼疑問或想說的話,也歡迎來和我交流,也祝各位能逐步踏實地行走在自己規劃的道路上!
Email : feathergamedev@gmail.com
FB粉絲專頁 : 羽毛的電玩新手村